News
年紀漸長,走路開始不再輕盈,步伐變小、走路搖晃,甚至像企鵝一樣左右晃動?這種「企鵝步伐」不只是老化現象,可能是髖關節退化的警訊!專長肌力訓練教學的體適能運動教練徐棟英提醒,當髖關節活動受限,下肢肌群為了「代償」往往會承受更多壓力,長期下來不只膝蓋會痛 ...
減肥最關鍵的是飲食控制,但夜裡的飢餓感常讓人破功。然而,有時這種「餓」其實並非身體真正需要,而是「宵夜症候群」作祟。韓國中醫師鄭世妍建議,可透過分辨「真餓」與「假餓」,並搭配穴道按摩來減緩非必要的飢餓感、控制食慾!
游能俊醫師研發與推廣的133低醣飲食,所謂的「1」就是「1份醣」,另外兩個「3」分別是「3份蔬菜」與「3份蛋白質」。
從2017年起,游能俊醫師就開始「133餐盤」的研究。最初的他跟其他醫師一樣,勸病人要少吃一點含醣食物,但要多少才算少?少一碗飯?還是少一點水果? 他以自己的身體做為實驗對象,開始測量食物中的血糖。
當了10幾年老菸槍的林琮祐,退伍後為了健康與家庭決定戒菸,可能是嘴裡少了這個相處十多年的「老友」,改用吃東西取代,體重就這樣一路往上,才兩年時間就胖了20公斤,身高172的他最胖時體重是93公斤。 ▼瘦身前:93公斤 ...
2015年6月,藝人安鈞燦因肝癌引發大量胃出血病逝,當年新聞一出,不管本來就認識他或者不認識他的人都感到詫異,一來他才31歲的年紀實在太年輕,二來,明明前陣子仍在電視上看到他的身影,為何不幸的消息來得這麼快又急?
煮飯開火、氣炸鍋開啟、抽油煙機全力運轉,許多人早已習慣這些再常見不過的日常,但小心!這些廚房電器的擺設位置其實暗藏危機,不只讓電器吃力運作,還可能悄悄威脅到家人的安全與健康!
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,正值夏季氣候炎熱潮濕,正是中醫所說的濕熱時節。依據古人觀察大自然的經驗,農曆五月初夏時,氣溫升高、濕氣加重,這個時候自然界中的蛇、蟾蜍、蜈蚣、壁虎、蠍子等毒性生物活躍起來,因此五月又被稱為「毒月」。
你知道嗎?新冠疫情不只影響了身體健康,自從2021年開始實施二級警戒後,孩童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了,眼科醫師觀察到,那段期間之後,孩童前期近視到近視的數量有明顯增加。可見沒有足夠的戶外活動,加上3C使用時間一拉長,就可能會導致兒童近視。
金馬影后賈靜雯的父親曾罹患淋巴癌、母親得過子宮頸癌,弟媳朱芯儀更曾因乳癌摘除乳房,面對這樣的家族病史,賈靜雯對健康格外重視,近日她擔任乳癌衛教大使,對她意義非凡,在出席乳癌衛教活動時她坦言,自己每二到三年便會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,連腸胃鏡檢查都不馬虎, ...
大家都知道「加工食品」對健康不好,但有一種食物更可怕,它藏身在超商架上、外送APP、甚至辦公室下午茶中。
編按:走路是最簡單的運動,想藉由快走來預防骨鬆、髖關節退化,不仿在日常路線加入4個簡單的變化,雖然會累一點,但對你的骨骼、骨密度和肌力都會有顯著的提升效果。改變自己平日的行走方式覺得太累嗎?想要循序漸進,這些小訣竅你一定要學起來!
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
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